产品总览

燃动蓉城!全民乐玩世运前奏

2025-07-28

随着 2025 年成都世运会进入倒计时,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正以 "全民皆玩" 的姿态,将国际赛事的热血与巴蜀文化的底蕴编织成一场全城狂欢。从社区街巷到地标场馆,从银发族到青少年,成都正通过多元创新的预热活动,让 "运动无限,气象万千" 的赛事精神渗透进城市的每一个毛细血管。

一、家门口的世运狂欢:34 个项目点燃社区活力

自 5 月起,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三瓦窑社区的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便化身为 "迷你世运会"。飞盘九宫格、精准射箭、趣味壁球等 34 个世运项目以 "创意打卡 + 趣味挑战" 的形式落地社区,数百名市民手持 "运动生活地图集章卡",在定向越野式的体验中解锁世运魅力。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 "世运项目主题海报矩阵",34 个赛事项目的视觉化图谱搭配规则解说,让市民在拍照打卡时完成 "国际体育知识扫盲"。值得关注的是,活动现场中老年参与者占比达 32%,青少年占比 41%,充分体现 "全龄友好" 的办赛理念。

在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,武术表演与活力健身操拉开活动序幕,老中青少四代同框舞动的场景成为社交媒体热点。活动特别设置 "世运知识问答打卡点",市民通过扫码答题解锁电子勋章,累计线上互动量突破 5000 次。这种 "社区 + 世运" 的深度融合,让每个市民都能成为赛事的参与者与城市的推介者。

二、文明巡礼与科技赋能:火炬传递与文化艺术展交相辉映

7 月 28 日,承载古蜀文明密码的世运火炬 "竹梦" 完成历史性传递。从三星堆博物馆出发,途经金沙遗址、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五大文化地标,120 名火炬手用 11 公里的文明之路,向世界奏响 "运动无限" 的时代强音。火炬设计巧妙融合竹编工艺与现代科技,其 "可降解材质 + 太阳能储能" 的环保理念,完美诠释成都世运会 "绿色办赛" 的承诺。

与此同时,"世运・天府" 文化艺术展在宽窄巷子启幕。四大主题板块中,《国之瑰宝・百猫图》用 400 幅大熊猫照片演绎生态之美,非遗展区的蜀锦、扎染技艺让国际友人驻足惊叹。最具创意的 "运动剧场" 板块,通过 AR 技术将武术、攀岩等世运项目与巴蜀山水融合,观众可穿戴设备化身运动员,在虚拟赛道上体验竞技激情。开展首日,冰岛、科特迪瓦等国友人纷纷点赞:"成都用艺术让体育变得更有温度。"

三、全龄参与的运动革命:从校园到商圈的热潮

成都世运会的预热早已超越传统赛事筹备范畴,演变为一场全民生活方式的革新。在茶店子小学南区,轮滑世界冠军化身 "哪吒"" 敖丙 "上演高燃轮滑秀,跑酷冠军现场教学炫酷技巧,让世运项目成为青少年成长的" 标配 "。全市 380 余所学校已开设飞盘、棒垒球等世运课程,新增 60 支校园运动队,预计全年超 1000 所学校参与,影响人群破百万。

商业空间同样成为世运舞台。东郊记忆的 "吉利全民运动会" 设置 8 个世运体验项目,通关者可抽取世运周边与智能家电大奖。现场联动 20 余家商户推出 "运动消费券",市民在体验棍网球、荷球后,可凭积分兑换火锅、文创产品,真正实现 "运动 + 消费" 的闭环。而宽窄巷子、春熙路等商圈的 "世运主题快闪店",则通过互动屏展示吉祥物 "蜀宝"" 锦仔 " 的诞生故事,让游客在购物间隙感受赛事温度。

四、绿色智慧的赛事基因:可持续与科技的双重突破

成都世运会的筹备始终贯穿着创新思维。27 个竞赛场馆中,18 个为既有场馆改造,9 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,全部采用可循环建材与智能温控系统。地掷球场的砂石选用乐山本地资源替代海南输入,减少碳排放超 30%。运动员村 A 区配备的 "世运通"APP,集成赛事资讯、无障碍导航与碳足迹追踪功能,让参赛者实时感知绿色办赛成果。

燃动蓉城!全民乐玩世运前奏

志愿服务体系同样彰显城市温度。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 "云端实训" 掌握多语种服务技能,500 余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配备智能急救箱与双语导览机器人。在成华区二仙桥街道,退休教师组成的 "银发讲解团" 自发培训世运知识,用方言向外地游客介绍赛事亮点,成为街头最温暖的风景线。

随着 8 月 7 日开幕日临近,成都的世运氛围愈发浓烈。地铁车厢的世运主题彩绘、公交站台的项目科普栏、社区院落的 "世运微广场",共同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城的赛事网络。在龙泉驿区洛带古镇,融合客家文leyu·乐鱼(官方)APP下载化与世运元素的 "古镇杯" 毽球公开赛吸引千人参与;在东部新区世运广场,市民可免费体验射箭、软式曲棍球等项目,还能观看非遗皮影戏与电子竞技表演。

这场由全民热情点燃的赛事前奏,不仅是对国际赛事的预演,更是成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城市名片。正如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・迪伦所言:"成都让世运会不再是运动员的独角戏,而是整座城市与全球共享的嘉年华。" 当火炬在三星堆点燃的那一刻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的力量,更是一座城市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决心。